在投稿SCI论文时,审稿人提“创新性不足”是常见问题,尤其当您的研究方向已有很多相关工作时,更容易被质疑贡献不够新颖。
那么,当审稿人说“缺乏创新性”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您的审稿意见是这样:
这说明您的论文仍有希望,至少编辑认为修改后有可能接受。 如果创新性真的很低,编辑通常会直接拒稿,而不是给您大修的机会。因此,不要慌,关键是如何调整,让这位审稿人满意,同时巩固另外两位的认可。
有时,创新性不足只是因为表达不够清晰。您可以:
示例修改(引言部分):
原文:本研究探索了XXX方法在YYY问题上的应用。
修改后:本研究首次结合XXX方法与YYY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策略,解决了ZZZ问题,这在现有文献中尚未涉及。
如果您的研究确实与现有工作类似,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实验或分析,让您的贡献更清晰:
-
增加对比实验,用数据证明您的方法确实更优。
-
补充理论分析,让您的方法更具解释力。
-
扩展实验范围,测试更多变量,增强研究的适用性。
示例修改(实验部分):
原文:本方法在数据集A上表现良好。
修改后:本方法在数据集A和数据集B上均表现优异,相较于已有方法,性能提升XX%,进一步验证了其泛化能力。
有时候,创新点不是没有,而是写得太隐晦,让审稿人“看不见”。您可以:
在修改论文后,回复审稿人的方式也很重要,建议您采用**“感谢—承认—解释—修改”**的方式进行回复:
审稿人意见:
“该论文缺乏创新性,已有很多类似研究,建议进一步提升研究贡献。”
回复示例:
尊敬的审稿人,
感谢您的宝贵意见。我们理解您的担忧,并认真审视了已有相关研究。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突出您的创新点,例如:“本研究首次在XXX场景下应用YYY方法,填补了ZZZ方面的空白。”]
2. [新增实验或数据,例如:“我们补充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
3. [调整写作方式,例如:“在引言和讨论部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创新贡献。”]
针对您的意见,我们做出了以下修改:
1. 在引言部分,新增了一节内容,详细比较了本研究与已有工作的区别。
2. 在实验部分,补充了对比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优势。
3.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以突出创新贡献。
我们希望这些修改能充分回应您的疑问,并期待您的进一步反馈!
此致,敬礼!
[您的姓名]
通常来说,如果您能合理补充创新点,并认真回应审稿人意见,二审通过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尤其是当另外两位审稿人已经认可论文,只要您在修改中展现足够的诚意和努力,编辑一般不会轻易拒稿。
-
不要敷衍回复,否则可能会让审稿人觉得您没有认真修改。
-
不要试图硬碰硬,即使您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也应该用温和的方式去解释。
-
展现您做出的努力,哪怕您的研究方向确实较成熟,也要尽量凸显您的独特贡献。
✔ 第一步:仔细分析论文,强化已有创新点,不要让审稿人找不到您的贡献。
✔ 第二步:增加数据支撑或实验对比,让论文更有说服力。
✔ 第三步:调整论文写作方式,确保创新性明确可见。
✔ 第四步:回复审稿人要具体,清晰列出您的修改点,展现修改诚意。
大修 ≠ 绝境! 只要认真修改,突出研究价值,您的论文依然有很大可能通过二审,顺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