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选择恰当的责任编辑? 多数期刊是不允许投稿作者在系统里选择handling editor,避免造成可能的不公正评审,比如作者的某个朋友在这个期刊担任某个版块的责任编辑。所以,投稿环节作者应选择恰当的版块,多数期刊的每个版块都有好几个责任编辑,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某些责任编辑在小圈子垄断。为了让主编和收稿编辑把你的投稿分配给某个责任编辑,作者可以在cover letter里阐述理由,比如指出某个责任编辑在这个领域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另外就是在题目和关键词上要尽量紧扣期刊的版块,这也有助于主编或者管理编辑精准分配你的稿件。
2. 如何唤醒懒惰的责任编辑?
有些责任编辑可能负责的稿件比较少,一般都是低阶普通编辑。有些编辑喜欢把稿件集中处理,某个阶段可能主编或者管理编辑指派的稿件比较少,导致一些稿件被压着不送审。这种情况下,稿件通讯作者要通过系统内部的邮件给责任编辑,管理编辑发邮件催促,不用担心因为催促就被拒稿了。必要的时候要提供一些不同地区的审稿人让这个责任编辑来选择,有时候某些责任编辑的确会被指派一些非本领域的内容,或者这个责任编辑已经退出学术一线却没有从期刊编委会辞职。如果作者查看稿件系统一个月都没有送审,那么通讯作者要及时联系期刊管理编辑和主编,要求更换责任编辑,这种情况是允许的。如果某个懒惰编辑多次被投诉,那么主编也会解雇这个编辑,根据需要会吸纳新的期刊编辑。
3. 为什么某些期刊编辑总被审稿人拒绝?
有作者问我,为什么自己投稿到某个期刊,稿件状态一直在变化却没有审回来。于是发邮件询问责任编辑和管理编辑,答复说这个稿件不容易找到审稿人,很多被邀请的审稿人都拒审,所以一直在追加审稿人。只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一则是期刊稿件处理系统存在缺陷,不能自动推荐审稿人。二则是期刊编辑自身的问题,不愿意根据关键词到web of science去发掘潜在审稿人并在期刊数据库给新增审稿人注册,或者该责任编辑本身学术影响力不足,虽然通过某种方式担任了一些期刊的编辑,但因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影响力不足,缺乏引领性的论文成果。这种情况下即使发出了审稿要求,多数审稿人都会拒绝审稿,或者一直拖拉审稿。从这个角度来说,担任任何国际期刊的AE和学术编辑,主编,那么自己就得保证有持续的成果产出,或者说总能创造引领这个领域的论文,这些论文能给广大读者启发且这些编辑的论文总量引用也很高。另外,在裁决审稿人意见的时候能认真甄别,并从责任编辑角度对稿件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给作者和审稿人提供公平辩解的机会,如此的话,处理的稿件多了,口碑会慢慢变好。另一方面,在处理自己熟人朋友稿件的时候更加严谨,杜绝放水,越是朋友的稿件越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赢得尊重和认可。最重要的是,学术编辑要尊重审稿人的意见,不能轻易否定审稿人,比如一些期刊送审了稿件,审稿人也提供了可靠的意见,作者也进行了认真修改,但最终在审稿人推荐录用的情况下却以其他原因拒绝录用稿件,这种行为是非常糟糕的。比如我们国内一些期刊,编辑部把稿件形式审查都合格了,也送审了,最终却以稿件内容不符合本刊要求拒稿,这显然说明审稿编辑和终审编辑是有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期刊的编辑都要坚持活跃在学术一线,裁判员本身就是素质很好的运动员。
4.如何成为国际期刊的责任编辑和AE?
首先自己要站在学术前沿,有持续的科研成果产出,有重要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在为各种期刊担任审稿人时能积极高效的完成稿件评审,提供细致可靠的意见,而不是粗暴的拒稿和录用,毕竟多数期刊的稿件系统都有自动计分的。和某些期刊资深编委保持互动,获得他们的信任,在特定时段内期刊编委更新,会被资深和高阶编辑推荐,主编确认。如果没有人推荐,自己推荐自己基本上没有机会的,当然,可以去一些收费的期刊锻炼下也可以的。如果编辑部给你发了几次审稿邀请都不搭理,或者根本不能按时完成审稿,那么要求去担任正规SCI期刊的编辑,那就是危害期刊和危害同行,最终把自己也搞臭了。担任任何期刊的AE和普通学术编辑,始终要关心期刊各个版块最新发表的论文,每天或者每个星期都要花固定的时间来阅读指派给自己的稿件,认真甄别审稿人的意见,不能简单的根据审稿人的意见粗暴裁决,要争取给作者辩解的机会,给作者继续改进稿件内容,提高稿件质量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每个责任编辑要对自己录用的稿件长程负责,包括论文发表后的同行推介,也帮助期刊提升了影响力。如果一个责任编辑处理的很多稿件在论文发表后2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低引用,那么显然是值得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