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博文说明了编辑部的情况、我身为AE 的责任,接下来就实际来看看我在处理稿件的情况,在送外审之前,我会先看过稿件,这个阶段我也可以直接拒稿,称作administrative reject。我只有在确定论文几乎不可能被接受,尤其是我有办法告诉作者明确的拒稿原因还有有用的建议的时候,才会直接拒稿。
我考虑administrative reject 的原因有:
如果论文的呈现方式太糟糕,完全无法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
如果研究结果很明显跟先前的工作重复
如果论文的主题完全不在期刊范畴之内
如果论文文字有先前发表论文的内容,违反期刊抄袭政策
就我的经验,其实很少遇到符合上面任何条件的论文,有可能是因为EiC 已经在指派AE 前就找出那些论文拒掉了。
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可以修正的问题拒稿,比如图片或排版问题,这时候我会提供反馈给作者,让他们知道修改后可以重新投稿,我也会老实说我觉得需要这种修改的论文很难发表到任何高水平期刊。我这么做虽然会让作者有重投的机会,但作者也会知道如果修正了这些问题,他们投到其他期刊也能有很好的表现。
有些论文,就我看来质量可能不符期刊水平,但不属于我上面提到的情况,这时候我通常会请专家审稿。即使我认为内容不好,我认为不够好的论文还是应该要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而不是AE 的看法,因为AE 有可能不是那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作者至少能经历一轮审稿,可以好好利用审稿意见。这个送外审代价则是审稿人需要花时间评审不是那么好的论文,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审稿是我们自己作为投稿作者时欠学术圈的服务,我们不能永远只读高质量论文。甚至,如果论文质量真的很差,审稿人应该很快就可以审完,列出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