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陆续看到有过接触的一些水平较一般的杂志的宣传,“贺即将被ISI Web of Knowledge收录”云云。我还以为是个别期刊因为水平的提升,终于进入SCIE了。直到近期“副SCI”上线才了解真相。
这些杂志是被ESCI给收录了。这个ESCI是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的缩写,翻译成副SCI错不了。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此前整合了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三个覆盖不同学科的期刊引文数据库以及CPCI(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一个会议引文数据库。其宗旨有二:一是量化评估论文与期刊的质量,二是确保收录的严谨性和高水准。除CPCI外,前三类期刊数据库可以笼统俗称为“SCI”。
从2015年11月开始,Web of Science数据库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就是副SCI。顾名思义,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主要定位于拥有活力和潜力,且在学术界已经产生“地区”影响力的新刊。(SCI则要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目的在于补充SCIE,SSCI和AHCI,扩大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收录和评价范围。根据我的感觉,这个副SCI的门槛并不很高,基本上只要是严格遵循同行评审原则,严格控制文章质量的正规学术期刊就会被副SCI收录。在工程学科领域,其水准可能跟EI差不多。
副SCI能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到。对于引文情况,也会显示量化统计结果。假如纳入到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则将会对SCI的引文统计产生影响,推高各SCI期刊的引用数量和影响因子。说不定副SCI期刊也能拥有影响因子。
SCI期刊体现了在某一学科领域世界级的学术水平。成果是否被SCI收录,以及成果在SCI库里的引文情况,都是各级官方机构实施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这,是汤森路透一以贯之的宗旨。(所以,SCI喷子可以休矣!)副SCI收录,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
期刊被副SCI收录,体现了汤森路透对办刊水平的初步认可。假如期刊学术水平持续提升,将来还可以继续申请升级进入SCI,那要通过严格得多的评审才行。
汤森路透在科学索引数据库的王者地位无可撼动。副SCI必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库。相信过不了多久,国内所谓的“三大检索”或许会变成“四大检索”。
P.S. 我非信息计量领域专业人士,理解必有谬误。此文意在抛砖引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