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誉排行网 论文信誉排行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官方首页
 投稿指南
 写作指导
 职称评审
 文献检索
 期刊科普知识
 非法期刊
 学术不端
期刊分类解释 期刊刊号的解释 医学期刊分类表 核心期刊 期刊查询 (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 2008医学核心期刊 政策法规
CSSCI CSCD SSCI 《工程索引》(EI) SCI(科学引文索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2014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论文信誉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不端 > 浏览正文
[转载]一篇论文6年来被引用次数在所发期刊中荣居榜首--心得体会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13年12月31

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差不多一年前,我写了一篇博文:我的论文连续5年上榜Top 25 Hottest Articles - 谈谈一些心得,现在这篇博文就当作它的姊妹篇吧,另外也简单做一下2013年的小结。

   话说那篇连续5年上榜Top 25 Hottest Articles的文章,现在仍然保持每个季度在榜单前4名(见附录)。期刊按最近三个月统计,过去90天该文上榜Top 25Hottest Articles的第2名(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most-downloaded-articles/)。正是这篇文章,由于被读者下载次数最多、连续6年上榜该期刊的Top 25Hottest Articles4名,6年来被引用次数(SCOPUS)荣居该刊榜首(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most-cited-articles/)。至今,该文被SCI引用次数已达185次,其中仅去年就有61次,即增加49%

   本文末尾附录还列出了我的被SCI引用次数大增(138%以上)的其它几篇论文。很有趣的是,我2004年的第一篇英文论文Modelingof gas-solid chemisorption in chemical heat pump过去一年竟然还涨了42%,可见文章质量的重要性。截至发稿,我的论文累计被SCI引用次数达到358次。前一篇博文我的论文连续5年上榜Top 25 Hottest Articles - 谈谈一些心得,曾提到我当时的总SCI被引用次数是234次。通过简单计算可知,大约一年来我SCI被引用总次数提高了53%。今年对我来说,是丰收的一年。 

   顺便小结一下,我参与编辑的书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in biorefineries如期在今年3月出版书中我还贡献了第一章文稿。此外参加AIChE会议做一次报告还投稿了一篇期刊论文。这就是2013年的主要工作了。 

   显然,这些成绩对于一些大博导、院士,或者理科研究强人来说,算是小菜一碟,但对于工程出身且在一线研究工作岗位上的我,是不容易的。作为一名研究工兵,手下没什么人帮助我,因而成绩来之不易。下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再谈一些心得,作为我的旧博文我的论文连续5年上榜Top 25 Hottest Articles - 谈谈一些心得的补充。 

   Q好像你比较喜欢发表论文,写论文和发表论文到底有什么用?

   A近年来由于"SCI""SCISCI"以及学术功利主义的泛滥,少数研究者可能站出来唱反掉,说“SCI文章无用论那样的极端言论。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杜绝"SCI"学术功利主义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共享。社会有分工,个人的责任不同,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可以鼓励教师适当参与研究,力所能及地发表符合自己水平的文章,但不能强制要求,他们应该以教学为主,而你作为个体,就应该以教学为己任,可适当发表一些教学论文。研究型大学的大部分教授,除了必要的教学,研究自然成为重头戏,做学术研究而不发表论文,不努力去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只能说自己不求上进了,除非你真的不做研究或者暂时没有经费做。 

   我认为,发表论文的主要作用有:(1)让同行共享、对学术界有所贡献,或对技术发展起一定指导/促进作用(好文章对人家有帮助;而造假文章将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害人己);(2)写论文、发表论文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3)创建和积累自己的学术地位或影响力,或者说有利于推销自己的平台;(4)学术水平和学术考核的依据。其中,第一点是最主要的,假如你最优先考虑这一点,你会设法发表好的论文,让同行共享,并享受学术贡献带来的喜乐。太注重(3)和(4)将或多或少有些功利因素。 

   Q不发论文不是照样做工程技术项目?

   A是的,不发论文也是照样可以做工程技术项目的。但是,假如你在以研究为主的大学或者科研院所,全身心地去做没有多少创新的工程技术项目,一方面浪费你作为高端人才的资源(因为这样的项目让工程师们去做更合适),另一方面你的本职学术研究或者创新研究工作受到耽误了。所以,最好结合起来,工程技术项目也做,学术的东西也不能放。最好做创新工程。前面说了,发表论文是做学术研究最基本的工作。 

   Q为什么要发SCI论文?

   A总体而言,SCI期刊论文的质量要比非SCI期刊论文质量明显要好,这是公认的。影响因子也是重要的因素,当然影响因子必须在同一学科领域内才有可比性。作为学术研究人员,我们应该在排除学术功利主义杂念的同时,自觉地尽力把学术工作搞好,争取得到好一些的研究结果,争取把论文质量把关好发表到好一些的期刊,包括国际SCI期刊,并最终享受发表的乐趣(比如说,被他人引用所带来的乐趣)。正如我们写博客,自然希望看的人多些,否则就失去写博客的意义。反之,写垃圾论文,就没几个人看、被引用极少,那只有自我欣赏的份了,有啥意思?所以,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应该争取写好并发表质优的SCI论文。当然,至于所在单位是否按SCI考评和分配奖金,那是另外的话题,是个人无法控制的,想多了反而不好。 

   为了从更高层次上去理解为什么要发SCI论文,我想,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和联系详细可参见周光召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和联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8175.html).简言之科学理论是基础,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推动科学,二者相互促进,密切相关。此外,  “从发展的进展和水平看,早期,作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形成略滞后于技术,生产——技术——科学,近代中期以后,科学地位开始升级,科学——技术——生产,但近现代,科学水平与技术水平并非呈现简单的正比关系,总体上有相生相长趋势”(http://blog.jyjy.net.cn/user1/529/archives/2011/69550.html)。所谓"相生相长趋势",我个人理解是,有些情况是先进行学术研究,然后发展成为技术,再推广到工程实践;而另外的情况是在发明某些技术并实施,或者在开发某些新产品过程中,发现一些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也促进了科学发展。 

   做科学研究,当然要尽量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并发好的SCI论文了。写论文和发表论文就是把要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参考和借鉴,使同行们甚至跨学科的研究者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新规律,并探索解释规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个接一个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使科学与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关键要使发表的论文有价值有意义这样才对整个世界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有所贡献否则光凑数,真的没有用处。当然,假如为了保密而不发表论文,那是另当别论了。 

   下面举些实例说明发表优质论文以及学术研究对于技术和工程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钱学深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当教授的时候在空气动力学和火箭等方面发表很多优秀SCI论文(参见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5%AD%A6%E6%A3%AE,学术水平很高这使他日后在中国搞两弹一星有坚强的基础。核物理学家周光召先生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做的理论研究,也曾对两弹发挥巨大作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23/21/566012_103998784.shtml)。包括钱学深和周光召在内的所有23位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的中国科学家有哪位不是理论研究的高手?他们不是留洋才子,就是清华级别的国内顶尖人才。理论和学术水平都属顶尖在研发两弹过程中,我们不难猜测科学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他们肯定也参考国际上有关学术论文(尽管不是直接相关的)。虽然由于保密工作,他们没有发表论文,但这不能否认优秀科学论文的作用。 

   当今的新材料、纳米科技、生物医药、光导纤维、新能源等等,很多都源于高质量的SCI期刊论文中,包括早期的概念提出,发表于论文中,然后各国学者积极研究,研究成果不断,高质量论文也不断发表,论文的有效交流(尤其在当前的IT时代)和吸收,又促进了研究水平的发展,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专利和工程实践。许多诺贝尔奖是根据所发表的及其重要的论文而加以评定,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正是因为优秀的论文有时会起到关键作用。再以我这篇被下载和被引用次数多的论文为例,我大致检索一下,发现它目前至少被56个新的专利所引用,说明它还是有一些参考和借鉴作用的。 

   总而言之,SCI期刊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期刊论文的质量,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论文的质量。前面提及SCI学术功利主义的存在是不良现象,作为研究者,我们要杜绝功利主义,力求发表有质量的论文,包括SCI论文。那是对学术界的贡献。  

   Q你的文章被同行下载和引用次数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A我觉得主要原因除了有共同兴趣以外,最重要的是文章本身的质量要好。文章质量好,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文章很有用、很有参考价值才会得到更多同行的引用。 

   Q你发表论文有什么乐趣吗?

 A当发现我的论文被那么多同行下载和引用,我真的很高兴。这说明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我在isiknowledge.com为自己的论文设置了Web ofKnowledge Citation Alert,这样,一旦我的论文有新的SCI引用,它会自动发email通知我。我基本上每周都有被SCI引用。这其实不算啥,但可以带来一点精神乐趣,并提醒你继续努力。 

   Q你每年是不是有论文发表任务?

   A: 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科学研究不发表论文,相当于埋葬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未让同行共享,那简直是浪费。所以,一旦有足够的研究成果,我先拿去参加会议,并写成论文发表出去(有时等会议结束抽空写)。 

   Q: 发表论文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有没有帮助?

 A: 有,很有帮助,尤其对于科技写作。同行审阅论文期间,对论文作者提出不少中肯修改建议,就算被拒,你也将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从而知道从哪里去提高自己。在修改过程中,不断斟酌,你的科学态度将越来越严谨。发表了几篇好论文后,你会开始觉得有明显进步了。 

   Q: 工程方面的论文SCI被引用次数大致多少才算合格?

 A: 我记得前几年的平均数是11次。所以,论文被引用次数在11次以上才算得上像样的论文,当然是他引的次数。不过,通常总会有一些次要的论文(不是主打的),被引用的机会不会高,要自知之明,也不要太过于介意。我也有这种情况,个别论文内容有点冷门,不发表又有点可惜,就索性给它们找个了,发表时希望碰碰运气有些读者来看。但是,主打论文,要争取被引用次数11次以上。当然,达不到的话,请不要太介意,努力试了就好。 

   Q: 你投稿有没有被拒过?

 A: 当然有,被拒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被拒后下次改进。我被拒的一次是刚到美国的不到一年里,老板好像有点急,我硬着头皮写了一篇,但感觉不是很好。果然审稿下来没有答应发表,而建议改投别的期刊。不过,我感觉分量不足,就没有再投稿。 

   罗嗦那么多,最后顺祝各位科学网网友新年快乐!研究成果长进! 


[附录主要文章的被SCI引用次数(末尾括号中的百分比是当前被SCI引用次数与我的论文连续5年上榜Top 25 Hottest Articles - 谈谈一些心得博文附录中对应的被引用次数的增加百分比,即大约一年来的增加百分比;而百分比后面的数字是一年来增加的被引用次数): 

H.-J. Huang, S. Ramaswamy, W. Al-Dajani, U.Tschirner. Process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pulp mill-based integrated biorefinery with hemicellulose pre-extraction for ethanol produ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1(2): 624-631, 2010. [IF= 4.98 (2011); SCI Citations = 37 (+85%, +17)] 

H.-J. Huang, S.Ramaswamy, W. Al-Dajani, U. Tschirner, and R.A. Cairncross. Effect of biomass species and plant size on cellulosic ethanol: A comparative process and economic analysis. Biomass and Bioenergy. 33(2): 234-246, 2009. [IF = 3.646 (2011); SCICitations = 51 (+38%, +14)] 

H.-J. Huang, S.Ramaswamy, U.W. Tschirner and B.V. Ramarao. A review of separation technologiesin current and future biorefineri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62(1):1-21, 2008. [IF= 2. 921 (2011); SCI Citations = 185 (+49%, +61)]

Newrankings in the Top 25 Hottest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since Oct. 2012:

NO.2 Oct. – Dec. 2012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subject/chemical-engineering/5/journal/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13835866/archive/41/

NO.4Jan. – Mar. 2013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subject/chemical-engineering/5/journal/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13835866/archive/44/

NO.4 Apr. –Jun. 2013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subject/chemical-engineering/5/journal/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13835866/archive/46/

NO.3Jul. – Sep. 2013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subject/chemical-engineering/5/journal/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13835866/archive/47/

(201210月前的榜单见我的论文连续5年上榜Top25 Hottest Articles - 谈谈一些心得”)

 

H.-J. Huang and S. Ramaswamy. Modeling biomassgasification using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approach. Applied Biochemistryand Biotechnology154(1-3):14-25, 2009[IF = 1.943 (2011); SCI Citations = 17 (+55%, +6)]

H.-J. Huang, G.-B. Wu, J. Yang, Y.-C. Dai, W.-K.Yuan, and H.-B. Lu. Modeling of gas-solid chemisorption in chemical heatpump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Technology, 34, 191–200, 2004. [IF = 2.921 (2011);SCI Citations = 17 (+42%,+5)]

B. Zhang,H.-J. HuangandS. Ramaswamy. Reaction kinetics of the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lignin.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Biotechnology.147(1-3):119-131, 2008. [IF = 1. 943 (2011); SCI Citations = 23 (+109%, +12)] (本文我负责反应动力学的模拟部分)  

作者:黄华江

免责申明: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客服EMAIL:lunwenpaihang@126.com